日前,藏醫(yī)藥由于它在各種疾病以及養(yǎng)生上顯示出的理想的療效,逐漸被大眾熟知。藏藥浴療是一種傳統(tǒng)的藏醫(yī)外治法,也是藏醫(yī)藥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下面信譽藏藥網(wǎng)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種以藏藥為原料的藥浴,以及我們要進行這種藥浴,需要經過的步驟。
五味甘露浴主要成份是刺柏、烈香杜鵑、大籽蒿、麻黃、水柏枝。
藏醫(yī)藥浴又名五味甘露浴, 最早是在元丹貢布編撰《四部醫(yī)典》 中記載, 至今已有 1 300年的歷史。 方劑生長于草甸的甘露黃花杜鵑葉、 生長于陽山的甘露圓柏枝、 陰山甘露高山麻黃、 水甘露水柏枝、 野生亞菊等五味藥物, 通過對其進行水煎然后將其藥液進行全身浸浴的一種治療方法。 這五味藥材各自具有自己的作用: 黃花杜鵑具有除痰濕的功效; 圓柏葉具有主治腎氣虧虛的功效; 麻黃具有發(fā)汗解表的功效; 水柏枝具有清內毒的功效; 野生亞菊具有消除關節(jié)腫脹, 清熱解毒。 五味藥物通過水煎的方式作用于機體, 可以使病人的全身血管擴張, 最終加快血液循環(huán), 使得藥物通過皮膚粘膜發(fā)生作用, 最終達到治療的效果。 藏醫(yī)藥浴作為民族醫(yī)學的一部分, 是祖國醫(yī)學的一塊瑰寶, 和目前西醫(yī)治療和護理方面存在著很大的不同, 要想使藏醫(yī)藥浴能夠對患者的疾病治療發(fā)揮明顯的功效, 就必須在藏醫(yī)藥浴的過程中注意細節(jié)護理。
1、準備原料
要進行藏藥浴療,首先你得準備好原料,那么我們需要些什么呢?我們需要圓柏葉、黃花杜鵑葉各五份,叢生亞菊三份,水柏枝、麻黃各兩份,這五味是主藥,其中每份的量以一斤以上為佳。因主藥有五味,所以用作浴療的湯藥被稱為五味甘露湯,藏藥浴療又被稱為五味甘露浴。
2、五味甘露湯制作方法
將藥放鍋里,加滿清水燒到大約剩下一半的時候,把那一半倒出來裝好,再把裝有藥的鍋中加滿清水,燒約2至3小時,再取出鍋中藥汁,再把鍋中加滿清水,再煮7到10個小時,用篩子過濾掉藥渣,然后把三次燒煮所得的藥汁混合起來,五味甘露湯就制好了。
3、用法
藥浴以一個星期或三個星期為一療程,每天都要進行一次。浴前先將藥水加熱至適當溫度,之后就可以入水浸浴了。在浸浴過程中,若水溫漸低,可用熱的湯藥進行補充,要隨時調節(jié)水溫,以保證涼溫適度。在藥浴過程中,每天需再添煮少量的五味甘露湯,以補充藥力。
4、療效分析
經常用藏藥浴療可以祛痰化濕、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益腎壯腰等,對治療四肢僵直或拘攣、胃火衰敗、脾血不足、腎臟寒風、外癥瘍瘡以及皮膚病等癥也有一定的效果。
藏醫(yī)學歷史源遠流長,以上只是對藏藥浴療的簡單介紹,藏醫(yī)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,在了解的過程中,相信大家也可以得到許多意外的收獲。
藏醫(yī)藥浴都用什么藥與體質護理的關系 來自:http://www.zjyjmm.com/cangyicangyao/80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