軟組織損傷也是骨科疾病中的一種,在平時生活中雖然不像其他骨科疾病那么常見,但是它也并不少見,軟組織損傷在運動創(chuàng)傷中最為多見。那么軟組織急性損傷后怎么辦呢?應該如何處理?
急性軟組織損傷多因挑擔、抬杠、搬挪重物等用力過猛、閃轉扭傷等原因,而扭傷軟組織,引起肌肉、筋膜、韌帶損傷,甚至撕裂。常見部位多為四肢關節(jié)及腰部周圍軟組織。肌肉損傷多在其起止點,或肌筋膜受牽拉部位。其病理變化為肌肉、筋膜、韌帶、關節(jié)突及滑膜的損傷,產生無菌性炎癥改變,如充血、水腫、纖維組織增生和粘連等。韌帶可能撕裂或斷裂,刺激、壓迫神經末梢,引起疼痛。
根據損傷的病理發(fā)展過程,急性軟組織損傷大致可分為早、中、后三個時期。
1、早期:指傷后24或48小時以內,組織出血和局部出現紅腫痛熱、功能障礙等征象的急性炎癥期。2、中期:指受傷24或48小時以后,出血已經停止,急性炎癥逐漸消退,但局部仍有淤血和腫脹,肉芽組織形成,并開始吸收,組織正在修復。
3、后期:損傷基本修復,腫脹、壓痛等局部征象也已消除。常見于急性腰背筋膜及骶棘肌損傷,急性棘上或棘間韌帶損傷,急性腰椎關節(jié)滑膜嵌頓。
軟組織損傷的分類及治療方法?藏藥網專家介紹,軟組織急性損傷發(fā)生后,主要表現為疼痛,活動功能受到影響,在現場應根據不同情況作適當處理。如果是開放性傷,對其傷口應注意保護(如包扎),以防感染,然后到醫(yī)療單位作完全處理。 對閉合性傷如為較輕的扭傷,一般僅有短時輕痛,無明顯影響,較重的扭、拉、挫傷常有明顯腫脹(或軟組織內出血)和疼痛,在現場的處理主要是防止其傷情繼續(xù)加重,控制腫脹和疼痛,因為過度的腫脹或組織內血腫,會增加治療的困難,延長療程。急性軟組織損傷切忌過早在傷處局部作過多手法,特別是過分用力的治療手法,這樣做易促使出血、腫脹加重,使傷情更為惡化。